
2022年5月15日是第29個“國際家庭日”,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》規(guī)定,每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,因此今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所在周為首個全國家庭教育宣傳周,主題為“送法進萬家 家教伴成長”。
發(fā)展歷史
1989 年12月8日,第44屆聯(lián)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,宣布1994年為“國際家庭年”,并確定其主題為“家庭: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”,其銘語是“在社會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體制”。此后聯(lián)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“國際家庭年”的標志,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。國際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國政府、決策者和公眾對于家庭問題的認識,促進各政府機構制定、執(zhí)行和監(jiān)督家庭政策。
1993年2月,聯(lián)合國社會發(fā)展委員會又作出決定,從1994年起,每年5月15日為“國際家庭日”。設立“國際家庭日”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,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。
設立意義
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最主要組成部分,也是對人類社會產(chǎn)生重要影響的個體單位。從很早以前起,社會學家、心理學家和有關的專家對家庭在社會的組成和發(fā)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,給予了高度的重視。
家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地位,家庭是應人的需求而出現(xiàn)的。人根據(jù)其本能的特征,需要同類的關懷和憐憫,而家庭就是為滿足人的這一天性需求,而建立的一個集體。
家庭作為對社會最有影響的單位在解決困惑人類社會的危機中,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